創作者訂閱制的指標體系怎麼搭?

TingCC
8 min readMay 3, 2023

--

Photo by Videodeck .co on Unsplash

前言

自從 Musk 開啟了自己在 Twitter 上的訂閱功能之後,短短時間內他就有超過 25k 的用戶付費訂閱他,瞬間成為 Twitter Subscription 功能的最佳代言人,但既然 Musk 這麼努力地推廣訂閱,想必 Twitter 內部就需要實時觀測這個功能做得怎麼樣,而此時如果你是 Twitter 負責訂閱的產品經理或分析師,你會怎麼幫 Musk 搭建一套指標體系來評估 Twitter Subscription 或是 Musk 的訂閱現在做的好嗎?

由於創作者訂閱制的玩家有非常多,包含訂閱工具向的 Patreon 和 Substack、成人向的 OnlyFans、從流量平台出發衍伸出訂閱服務的 Twitch, Youtube, TikTok, Facebook 以及 Twitter 等等。由於訂閱工具往簡單來說可以只是一個固定週期扣款的金流和會員身份判定的工具,往複雜來說可以提供各種創作者需要的工具,包含一個提供服務的平台、流量、各種履約機制等等。

為求簡化,我先把常見的訂閱工具拆成以下兩種,分成純工具以及流量平台+工具兩種,作為指標拆解的案例

  1. 一個好用的訂閱工具 — Substack:純幫創作者解決了金流和付費牆,支持創作者自由設定價格並多種會員權益
  2. 流量平台 + 一個好用的訂閱工具 — Twitch & Twitter:讓創作者能在平台上獲得流量,並透過流量來銷售訂閱服務

當然現實中的玩家,不管是從流量側或是工具側出發,都會不斷地提供給創作者更多的價值,進而和創作者有更深的綁定。本篇文章嘗試從以上兩種訂閱模式來搭建對應的指標體系,對我來說,好的指標體系應該要包含以下幾點

  1. 能有效追蹤你這個業務的核心指標
  2. 數字時間敏感,能在日常監控中,體現出業務當前的表現
  3. 能有效的的回答日常數字變動的原因,找出問題,確認 todo

如果你對什麼是指標體系,建議去看 @petersuppi 在 Medium 上的精彩分享

一個好用的訂閱工具指標體系

老闆可能好奇的問題
1. 現在每天的訂閱銷量有多少,對應到公司每天能賺多少錢
2. 有多少創作者在使用我們的訂閱工具變現,對應到我們未來的規模有多大
3. 有多少訂閱者透過我們的工具訂閱創作者,對應到創作者有多依賴我們這個工具
4. 現在每天有多少新創作者使用工具,對應公司的推廣是能否加速業務成長

為求簡化,這邊定義的訂閱工具僅指示訂閱和金流工具,不讓創作者透過平台來提供對應的訂閱專屬的影片、文章或是各種服務等等。由於訂閱工具是一個面向創作者的工具,本質是服務創作者完成他們的訂閱銷售,故我們最核心的指標一定是總訂閱銷量 Subscription GMV,即每天有多少用戶實際透過這個工具完成付款。而銷量是由創作者所帶來的,所以我們需要一個指標來衡量當前有多少創作者在使用我們的訂閱工具,故我們第一版的指標可以先寫成

Daily Subscription GMV = creator size * avg daily GMV per creator

這個拆解不夠好的原因是,使用訂閱工具的創作者會持續上升,且我們無法判斷這個創作者是否還在持續經營自己的訂閱業務,故我們在創作者這邊加上一些限制,確保我們衡量的是活躍的創作者,且可以把新老創作者拆開來以及把續訂和新訂閱拆開,進而去評估新主播獲取的效果,以及老主播的訂閱存續能力,基於這個思路,可以把指標拆解成如下

Daily Subscription GMV = Daily GMV from new creator + Daily GMV from existing&active creator
- Daily GMV from new creator = new creator size * avg new order * avg price
- Daily GMV from existing creator = existing creator size * (avg new order + avg recurring order) * avg price
-- avg recurring order = avg existing subscriber * recurring rate

透過這版的指標,我們就可以比較好的回答老闆一開始的四個問題了

  1. 透過 Subscription GMV 回答每天的訂閱銷量有多少
  2. 透過新老創作者的人數拆分,回答當前有多少創作者在使用工具,也回答了當前新創作者的獲取效果
  3. 透過老創作者的人均生效訂閱者來衡量每個創作者有多人的訂單,進而評估創作者有多依賴我們的工具
訂閱工具指標體系

流量平台 + 一個好用的訂閱工具的指標體系

除了第一部分涵蓋的問題外,第二種產品下老闆還可能好奇的問題
1. 平台上目前的用戶流量是多少,創作者能獲得多少流量?
2. 創作者當前在我們平台上提供了多少服務,用戶有沒有消費?

第二個 Case 就比較像現在的 Twitter 了,Twitter 本身就是一個流量平台,讓用戶能自由地在平台上發文,而訂閱工具是服務於平台上能獲得流量的創作者,創作者透過 Twitter 來獲得訂閱,也透過 Twitter 來完成訂閱時承諾的服務(當然你也可以像 Musk 一樣,直接說 Not much to see here),但大多數的用戶應該還是預期訂閱能比非訂閱享受到更多的好處的。儘管我們關注的核心指標依然是訂閱收入,但流量平台相比於訂閱工具的指標,我們需要關注流量以及創作者內容和履約的服務,而流量代表者創作者轉化的淺在用戶,而履約代表了用戶複購的機率,但因為當下的內容消費和供給不一定是導致當天收入的主要內容,故可以先把訂閱者體驗訂閱服務當作一個新的分支拆開來,因為我們相信儘管他不影響當天的訂閱收入,但長期來說好的訂閱服務體驗,會影響到未來的複購收入

Daily Subscription GMV = Daily GMV from new creator + Daily GMV from existing&active creator

  • Daily GMV from new creator = new creator size * avg active follower * subscribe rate * avg price
  • Daily GMV from existing creator = existing creator size * (avg new order + avg recurring order) * avg price
  • avg new order = avg active follower * subscribe rate
  • avg recurring order = avg existing subscriber * recurring rate

Daily content watched by subscriber = New content watched + Existing content watched

  • New content watched = New content created * active subscribers * watch rate
  • Existing content watched = Non-watched content * active subscribers * watch rate
流量平台+訂閱工的指標體系

透過這版的指標,我們就回答老闆延伸的兩個問題

  1. 透過 active follower 和 subscribe rate 來拆解出淺在的客群以及對應的訂閱率,之所以不用存量的 follower 而是要細分出出活躍,是因為這樣更能反映創作者當天的流量,相關指標可以替換成,被觸及的用戶等
  2. 透過拆解新產生的消費以及既有內容的消費,來衡量當前平台的供給和消費情況

其他衍伸的可能指標

除了上面提到的兩種外,其他大多數的平台都還有其他衍伸服務,進而去一站式的滿足創作者的需求,比如說像 Twitch 和 Youtube 般提供更多的變現方式(如廣告、品牌方對接、純抖內),滿足除了訂閱扣款外的其他收入來源,又或是像 PressPlay 直接走上簽約透過錢和 Know how 幫助創作者更好的成長。

此時我們就可以基於自家業務所衍伸的其他職能,來創建新的指標體系,甚至改動核心指標,比如對 Youtube 來說,Youtube channel membership 只是創作者眾多變現方式的一種,他們可能更關注創作者整體的收入。

對 PressPlay 來說,看他們的人力分配,他們可能想成為流量平台以及大的經紀公司,所以在訂閱收入之外,他們還會關注用戶端的留存以及主播的成長等等。

感謝你的閱讀,歡迎各種反饋。

--

--

TingCC

待過北京,現居上海。從遊戲轉到內容平台,從分析師轉到營運。歡迎各種回饋,真心想被電。 之後會逐漸把重心移往 Substack,也歡迎大家訂閱 https://tingcc.substack.com/